手机端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历史趣闻 > 正文

咸丰的几个弟弟中 慈禧为何最恨惇亲王奕誴?

道光皇帝一共有九个儿子。其中,大儿子奕纬因为不好好读书,还恐吓老师,被道光一脚给踹死了;二、三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。剩下的,只有六个儿子。 在这六个儿子中,最著名的当属第四、五、六、七子。第四子,就是

 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个儿子。其中,大儿子奕纬因为不好好读书,还恐吓老师,被道光一脚给踹死了;二、三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。剩下的,只有六个儿子。

  在这六个儿子中,著名的当属第四、五、六、七子。第四子,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奕詝;第六子,就是著名的恭亲王奕忻;第七子,则是光绪皇帝的生父——醇亲王奕譞。

  今天我要说的,是第五子——惇亲王奕誴。

  我们今天常说,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。事实上,奕誴就是一个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。



网络配图

  当初,皇五子奕誴的母亲和皇四子奕詝的母亲几乎同时怀孕,而且,奕誴母亲的怀孕时间要稍微早一些。由于道光皇帝的前三个儿子已死,此时谁降生早,就相当于实际的皇长子,就会在储君之位的争夺中,占得一点先机。

  如果不出意外,应该是奕誴首先降生。可意外发生了:奕詝早产,率先降临人世间。

  奕詝为什么会早产呢?因为她的母亲生性精明,为了替儿子抢得皇长子的位置,她服用了催产药。结果,不足月的奕詝抢先降生,抢到了皇长子的位置,但身体一直较弱。

  就这样,奕誴只好认命,屈居第二了。

  作为富贵王爷的奕誴,是个特别接地气的人。比如,他经常一身普通老百姓的打扮,摇着蒲扇坐在路边乘凉,跟普通老百姓打得火热。

  奕誴虽然起来很随和,其实骨子里十分倔强。比如,对于大权在握的慈禧,他就一直不买她的账。

  当初搞“辛酉政变”之时,恭亲王和醇亲王都是大力支持慈禧的,唯有惇亲王奕誴冷眼旁观,甚至是站在了“顾命八大臣”的一边。

  奕誴跟“顾命八大臣”之首的肃顺吃饭时,曾经半开玩笑地说:人家要杀你呐。肃顺以为只是个玩笑,就笑着回应道:请杀,请杀。

  “辛酉政变”之后,有人打小报告,将奕誴跟肃顺说的话告诉了慈禧。从此之后,慈禧对奕誴恨之入骨,只是因为奕誴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,所以不敢对他随意处置,只是把他晒在一边,不让他参与政事。

  后来,奕誴死了,慈禧为了报复,就把奕誴儿子的爵位降了一级——从郡王,降为了贝勒。

网络配图

  《凉州词》

  年代: 唐 作者: 张籍

  边城暮雨雁飞低,芦笋初生渐欲齐。

  数铃声遥过碛,应驮白练到安西。

  作品赏析

  【注释】:

  唐德宗贞元六年(790)以后至九世纪中叶,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,“丝绸之路”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。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。

 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:“边城暮雨雁飞低。”黄昏时分,边城阴雨连绵,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,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,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,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。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,含义深邃,意在言外。远景写得阴沉抑郁。近景则相反,富有朝气:

  “芦笋初生渐欲齐。”

 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,抽枝吐叶,争着向上生长。近景的色彩鲜明,情调昂扬,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。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,一暗一明的景色,互相衬托,相得益彰。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,荒漠的大地上

  也看到人的活动了:

  “无数铃声遥过碛。”

网络配图

  看!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,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,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,给人以安谧的感觉。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,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,这样便把听觉、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,写得异常巧妙,极富创新精神。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“通感”手法。但联系下面一句,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。

  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。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,究竟通向哪里去呢?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“平时安西万里疆”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。“应驮白练到安西。”在这“芦笋初生渐欲齐”的温暖季节里,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“万里向安西”的最好时候呀!言外之意是说,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,“丝绸之路”早已闭塞阻隔,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。句首一“应”字,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!

  这首《凉州词》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,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,远近景的结构,层次分明,明暗的对比强烈。画面上的空间辽远,沙漠广阔,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,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,集中表现出来,从而收到以一当十、以少胜多,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。

  

历史趣闻相关